
文化墙勾起了合肥市民的瑶海印记记忆。

刘勇介绍自己的文化设计。

市民给孩子介绍“老机场往事”。墙月
一艘即将扬帆远航的底亮木船、一架欲展翅高飞的相里客机、一幅栩栩如生的街站水墨彩绘、一段充满历史沧桑感的瑶海印记文字……尽管本月底才正式落成,但位于合肥轨道2号线三里街站站口的文化“瑶海印记”主题文化墙,已吸引不少人驻足欣赏。墙月“这座文化墙的底亮建设,不仅引发了老合肥们深深的相里怀旧之情,也提升了合肥轨道交通的街站文化层次。”创作者刘勇如是瑶海印记说。
儿时的文化记忆多年后再“相遇”
昨天上午10时许,刚从外地公干回合肥的墙月马乐,出了2号线三里街站,在出站口惊奇地发现,站外附近围墙边竟多出了一组文化墙。一艘摇船造型的浮雕被镶嵌进墙体中,部分凸出墙外,很有立体感,设计创意十分新颖。
“国内其他城市的地铁文化氛围营造得都很棒,没想到这次一回来,就看到了如此厚重的文化墙。”在合肥土生土长的马乐感慨道,墙面上的老飞机场、老火车站、老坝上街的情景都是儿时记忆的模样,没想到过了那么多年还能再次“相遇”,“很兴奋,很激动,很自豪!”
合肥的大街小巷有不少以“城市记忆”为主题的文化墙,而“瑶海印记”主题文化墙则首次与合肥地铁相结合。据了解,“瑶海印记”主题文化墙长约600米,在内容上分为瑶海的工业记忆、瑶海的人文历史、瑶海的“昔与今”、传统国学文化以及核心价值观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等五大板块内容,采用“浮雕、立体实物、3D壁画、铝板”等表现形式来诠释瑶海,建成后将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。
留住这座城市的记忆很有意义
“我不是合肥人,但丝毫不影响我对合肥本土文化的热爱。”在瑶海区明光路街道时光驿站艺术馆,记者见到了“瑶海印记”主题文化墙的创作者、著名公益广告设计师——刘勇。
“1924年,位于明光路的合肥简易老火车站建成;1934年,位于三里街的合肥简陋老飞机场建成;1956年,位于和平路的合肥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成立;1983年,位于明光路的合肥汽车站成立……”对于这些不为大多数人知的合肥历史,刘勇娓娓道来。
刘勇原就职于合肥市文化局,因为工作上的便利,他接触最多的便是合肥历史文化,“无论社会怎么发展,人们生活水平怎么提高,但一座城市的记忆是不能被遗忘的。”这么多年来,刘勇坚持在做“留住合肥历史”的事。
作为合肥工业文明的发祥地,瑶海区能否建立一座记录老合肥的主题公园?去年底2号线开通前夕,瑶海区委宣传部、区城管局等部门找到了刘勇。经过数月的精心设计和建设,“瑶海印记”主题文化墙将于本月底在2号线三里街站出入口与市民见面。
“能够让市民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,还能把刻在墙里的老木船、老火车、老飞机、老烟囱留住我们这座城市的记忆,真的很有意义。”说起亲手设计出的这个作品,刘勇脸上写满了自豪。
在地铁口打造最传统的合肥记忆
为广大市民打造这样一座主题文化墙是一个创新,设计师刘勇功不可没。坝上街“商埠文化再现”、三里街“少年强则国强”等极具代表性原创性的公益广告“文化墙”都源于他之手。
刘勇在三里街设计了“少年强则国强”文化墙。他以梁启超的“少年中国说”为切入点,以三里街蚌二小的地域文化为根脉,通过三里街印象、少年中国说、古二十四孝、家风家训等几个板块,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“我就是想运用仿古书简、篆刻印章、中国结、中国画等元素,把咱们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结合,引导关爱未成年人教育。”谈到这组文化墙,刘勇深有感触地表示,希望以此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,“人性化的倡导崇德向善,使大家在享受艺术的同时,感知文明、践行文明,关爱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。”
记者了解到,尽管文化墙还未全部建成,但已在合肥市民中引起了很大反响,不少家长专程领着孩子前来欣赏。文化墙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特色文化景观。
本报记者王峰文/图